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回收处置体系不完善、农户回收意识弱…… 农废咋能“四处流浪”?
2021年10月13日 15:06:53 手机看新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文/摄

  田间地头四处可见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资店内严重破损的回收装置、运输农废后残留于地面的农药……未被规范回收的农废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还影响了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为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助推农药包装废弃物规范回收,日前,乐清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前不久,市检察院牵头多部门对全市范围内各乡镇(街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情况开展调研,前往磐石镇、北白象镇、白石街道、虹桥镇、蒲岐镇等地进行随机走访、实地勘查,记者随行跟踪报道。

  农废在田间“流浪”

  在柳市镇农合联的临时贮存点,温州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将成袋的农废装车。在现场,记者发现该临时贮存地虽已“加盖”了雨棚,但并未搭建防渗漏平台,地面出现大片农药残留。此外,大部分农药包装废弃物已按照不同规格被分装在回收处置专用袋中,且袋上已标明回收量和时间等信息,但仍有少部分未正确“安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回收的农废瓶盖几乎不见踪影。

  在北白象镇的某处农田,记者看到20余个废弃农药瓶盖散落在田间,与杂草“为伍”。而在翁垟街道、天成街道的农田附近,记者同样发现各式各样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被随意倾倒或弃留在路边,大部分包装袋、包装瓶上灰尘满满,似是已在田间地头“流浪”了很长一段时间,更有少部分“嵌入”土壤之中。不少农户反映,现在种田要靠农药“保驾护航”,就连田埂上的杂草也靠农药驱除。“但散户的农药用量不多,再加上没有人专门来田边回收这些瓶子、包装袋,大家用完随手就扔在这里。”一名农户说。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中规定农用薄膜使用者应在使用期限到期前,在田间检拾田间的非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废弃物,交给回收网点或者回收工作者,不得焚烧、掩埋或者随意丢弃。然而在走访中,记者却发现仍有不少农户将废旧农膜堆积成山或是干脆埋在土壤中。在城东街道的某处农田里,记者看到一层薄薄的黑农膜被“压”在土壤上,与其“融为一体”。“地里的泥土太滑了,我把农膜盖在上面可以防滑。”农田主直呼记者“不懂行”。经了解,地面覆盖的农膜由于较薄,使用后容易呈碎片,基本被废弃在田间。

  硬件设施需完善

  简易搭设的露天农废回收点、“栖地而居”的尼龙袋、“破袋而出”的农药瓶、覆盖其上的单薄“保护层”……这是近日记者在磐石兴农农资服务部外侧小院里看到的画面。“我们卖出去的农药包装收回来的都放在这了,到时候会有人来取。”经该经营户介绍,这便是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临时贮存地。“农药瓶露天堆积,且未搭建围栏,如何防止因雨水冲刷等情况造成的农药残留物‘二次污染’隐患?”面对检察官的询问,该经营户沉默不语。

  除了在店外高高垒起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店内橱柜中也“散装”着少量农药包装废弃物,而农药空瓶回收环保袋则是安静地“躺”在橱柜中层。“经营场所内需要设置农废回收装置,在临时贮存地内应使用不锈钢、金属等材质制成的回收货架,以满足防雨、防渗漏、防扬散要求,防止环境污染。”“台账应记录完整的销售情况,如农药去向及农药包装回收信息等。”“应联系专门的农废处置公司对农废进行回收处理。”检查组人员向经营户明确指出其在硬件设施设置及台账方面存在的多个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当天10时许,检查组来到位于北白象镇的车岙农资部。当检察官问及临时贮存点,该经营户指了指屋外的垃圾桶,说道:“农户拿回的瓶子大小不一,不方便组装,我们先扔在外头,还有一些装好的放在仓库里了。”很明显看到设置在屋外的农废回收桶已严重破损,且内有各式各样的垃圾;而不远处的仓库里,部分农药包装废弃物被装在了普通的饲料、化肥袋中而非回收处置专用袋。

  在白石街道的潘雷农资店中,该店的农废临时贮存点不仅露天设置,而且上空尼龙袋严重破损,无法起到防雨作用;在虹桥镇的乐清市绿丰农资有限公司,农废存在长期堆放现象,去年收回的农废至今仍未处置;而蒲岐镇的乐清市乐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虽已设置临时贮存地,但该场所无法满足防渗漏要求,且部分农废未使用回收处置专用袋。

  经调查,作为回收主体,部分农资店对回收工作缺乏足够认知和理解,未履行回收处理法定义务,存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不完善、普遍未设置相应回收场所或露天设立回收装置及临时贮存地、未使用回收处置专用袋等情况。

  农户意识待提高

  在走访农资店的过程中,几名农户正在购买农药。“有没有了解过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的危害?平时有回收农药包装袋和包装瓶的习惯吗?”记者问。

  “没有,没有。”一名从事农业生产20余年,现种植25亩西瓜的农户一边摆摆手,一边回答道。他告诉记者,来农资店购买一趟农药路程比较远,他不会特意将几个使用完的农药包装瓶送到该店进行回收。

  “我会把农药包装袋攒起来,一次性带到这,还能换些钱。”农户王老伯从事农业生产已有30余年,拥有60亩农田,他收集农废是担心若随意将其丢弃在水沟中,长此以往“聚集”在田间渠边,会导致沟渠被堵住。

  提起处置农药包装袋和包装瓶,农户黄老伯“颇有经验”。他介绍,他有1亩专门用来种菜的农田,由于面积小,一次使用的农药数量有限,为了方便日后统一回收,他习惯性将使用后的空瓶埋在田里,再用石头盖上。“有时候在路上看到别人乱扔的空瓶和空袋子,我也会一起捡回去储存在田间,等量多了就可以一起拿到回收点了。”黄老伯说。当记者告知他这样的做法也会对农村土壤及水体造成危害,应该正确回收农废时,黄老伯十分诧异,表示下次会把这批农药的包装袋带回店里回收。

  据了解,由于农户对回收工作缺乏认知,且未接受过相关宣传,并未认识到农废回收的重要性,大部分散户不会将农废带到农资店进行回收,而是选择自行处理。同时,相关部门及农资店对农废回收工作宣传不到位,农户对回收奖励政策知晓率不高;再加上部分农户,环保意识欠缺,导致农废乱丢弃现象屡禁不止,造成白色污染。

  全力推进农废回收

  据了解,乐清农业多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农药使用量大而分散。由于农药包装废弃物缺少经济价值,农户用药后主动收集交回农药包装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出现包装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沟渠和河道的现象。此外,各回收点与处置公司建立的回收制度不够科学,导致回收点存在长期存放情况。

  9月17日,市检察院召开集中公开宣告暨公开听证会,向13家职能部门及所属乡镇(街道)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并围绕如何更好地解决好农业废弃物回收问题,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听证。

  当天,市农业农村局、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市财政局结合各自部门职责,围绕如何更好地解决农废回收问题共商对策,提出建议和意见。

  听证会上,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环保意识,提高全民农废回收意识,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与农膜,自觉捡拾集中堆放、主动回收农废,使广大农户成为归集农废的主要力量;同时,加大监管和惩治力度,严格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提升耕地“健康指数”。

  此外,各乡镇(街道)将组织农药经销商、农业生产者、农药经营业主等开展农药回收处理培训会,宣传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规范农药市场,并广泛发动种植大户,承担回收任务,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表示,将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布局合理的回收体系,尽快形成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指导农药使用者、村(社)级农药经营者回收网点和乡镇(街道)级回收站组成的三级农废回收体系。“我们还将在做好督查整改的同时积极探索回收处理新途径,开发可持续的回收处理新模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做好回收处理全过程溯源管理,并积极开展农废回收处理试点,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提供服务等作用,扶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回收、运输、贮存等服务。

  近日,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已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回收点,并向农户发放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本和倡议书,讲解农废随意丢弃的危害性和回收处置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指导各回收点规范设置暂存点,并将对各农废贮存点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农业废弃物规范收集处置,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章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龙舟竞发、香囊热销,端午节的气氛组到位了!
·钱江观潮·杭甬“双城记” | “一衣”同城
·听,跨越千里的山海情歌——数说新一轮浙川...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藏在胡同里的古都文化
·文脉华章|一心一“艺”新青年
·文脉华章|信悟总书记的“文脉”情怀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4.05)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