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智泉
“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戴好口罩进入安置点。”9月12日下午,在城东街道新体育中心的避灾安置点,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提着席子、被子等有序排队,在完成亮码测温后进入安置点内。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切实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自9月11日晚起,全市各乡镇(街道)已开展全面排查,锁定危险区域人员,并启动避灾安置场所,对安全隐患地点的居民进行转移安置。
据了解,全市共设有355个防汛避灾安置场所,截至9月12日12时,全市已成功完成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老旧房、海上养殖、屋顶山塘、农家乐、建筑工地、低标准房屋、低标海塘、渔船等危险区域人员及特殊人群的转移工作,共转移29772人。
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为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乡镇(街道)进一步加强避灾安置场所人员疫情防控管理。除了在入口处配备专人对进入人员实施体温检测及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外,还要求进入人员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在安置点内设置临时隔离点,准备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在防汛的同时不能忘了疫情防控。”市防汛办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地区、黄码红码等特殊情况及体温异常、咳嗽或咽痛等相关症状人员会被移送到集中安置点,不可进入防汛避灾安置点。
据悉,作为目前安置人员最多的场所之一,新体育中心开放了篮球馆(副馆)两层,可容纳800人,该场地主要用来接收附近工地上的工人。为了让群众在安置点内过得舒服、舒心,现场6台排风机正“卖力工作”,给群众送去阵阵凉风。此外,城东街道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水和生活用品,免费提供给群众。“我们配备了400余张行军床、600多条被子和1000多张凉席,只要有需要就可向我们领取。”城东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还设有医药箱,并配备了医务人员。该工作人员说,他们组成的服务队将一直坚守在岗,争取时刻为避灾人员提供暖心服务。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临时的“家”里,有序地摆放着行军床,上面铺设着整洁干净的被褥;在充电处,充电插头、插线板一应俱全。“这里有水有电,还能按时提供三餐,面包、米饭、方便面等食物应有尽有,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在避灾安置点内,来自河南的李玉芝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和记者闲聊道。接到所在工地负责人的通知后,她准备好牙刷、牙膏、衣服等生活用品,整理齐全针线、鞋底,从工地出发就近前往安置点。
和李玉芝一样,来此安置点的大多是附近海月清风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之前没有经历过台风,安置点干净又凉快,环境很不错,工作人员还发放了生活用品,这里住着挺舒服的。”来自河南的王师傅一边吃着热乎乎的晚饭,一边满意地告诉记者,相熟的工友还可以围坐在一起聊聊天,放松心情,不会感到无聊。“真好,在这里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感觉和在家里一样。工作人员很照顾我们,我们住在这里都很安心。”虽然外面风大,安置点的村民们却感到十分暖心。
记者发现,现场工作人员还在安置点场馆内的中心位置支起了一台投影仪。晚上将为民众放映红色电影,为他们解闷,陪他们一起平安度过台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