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坚决跟党走 欣赏名画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
2021年05月14日 10:04:00 手机看新闻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

  经过筹划准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7月30日,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议被迫中断。

  7月31日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会议在缓缓划行的南湖画舫上继续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内容,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这是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重回嘉兴南湖时留下的诗句。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周树桥的油画《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陈逸飞的油画《在党的一大会议上》和何红舟、黄发祥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就是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的经典艺术作品。

  《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油画)

  周树桥1974年作

  虽然带有鲜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画的风格特征,由于其独特的题材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描绘了青年毛泽东创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场景:青年们正聚精会神地倾听毛泽东的演讲,正面木板墙上张贴的一幅马克思的画像,表面了在场诸位的身份和毛泽东讲话的内容。画面的红色与青年们火红的革命热情融为一体,增强了色彩的凝聚力,既突出了毛泽东的主体地位,又以毛泽东的姿态与左右两组倾听的青年构成金字塔结构,平衡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幅在“三突出”美术创作原则下,尊重审美规律创作出的优秀作品。

  《在党的一大会议上》(油画)

  陈逸飞1977年作

  陈逸飞是一位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他的油画作品常用写实主义的笔法书写中国的传统美感。他在1977年创作的油画《在党的一大会议上》,是表现党的一大的重要作品,也是陈逸飞的经典之作。画面截取了毛泽东发表演讲的一个瞬间,表现了年轻毛泽东在一大会议上指点江山的场景。画中人物的目光都集中在毛泽东右手所指的方向,展示了对中国美好明天的向往。陈逸飞用写实的技法表现这一历史时刻,呈现的画面是浪漫的,是艺术家根据历史材料进行的艺术再创作,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与历史主题再现方面达到完美统一。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

  何红舟、黄发祥2009年作

  何红舟、黄发祥2009年创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张国焘、李达等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黑暗与光亮,乌云的压迫力与代表们的坚强意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了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定阳王常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用多种形式生动形象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本报文化周刊特策划推出《赏名画 知党史》专栏。

  《赏名画 知党史》专栏将以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为蓝本,适当增加调整部分新作品,按照章节目录,从中选取部分名画,结合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内容分专题加以解读。每个专题选二三张名画,辅以千字文加以解读,通过以画带史,反映传达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广大读者通过赏名画,知党史,为广大读者学习党史提供新的参考,让大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史和美术的创意结合

  《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是一本用绘画艺术来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历史的党史读本,也是一本以党史为主线来梳理展示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名作的美术读本。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该书前言写道:“在党的历史中,那些影响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党史人物、重大党史事件,更是引人入胜,催人奋进,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再现,使他们走进读者的视野,扎根读者的心中。……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是更好地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该书精选了现代和当代美术史上100多位美术大家和新锐画家的220多幅油画、国画、版画等作品,以画带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社会风貌。当你翻开《画典》,就像展开了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我党波澜壮阔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就正是一部这样的经典之作。它不同于常见的党史读物,也不同于一般的美术作品集成。它以画为体,以史为魂,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辅之以精当的美术点评和党史解读,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翻开这部画典,决胜千里的战争场面,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日新月异的改革华章,顿时扑面而来,使我们倍感亲切和自豪,也使我们在触摸历史的同时,得到一种崇高的美的享受。它们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我们要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

  《画典》收录的许多作品,都曾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这些作品大多分散收藏在国内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平时很少对外展出。《画典》将这些创作于不同时期且分藏在不同地方的经典作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融成一册,既是一本具有收藏价值的美术画册,也是一本富有艺术特色的党史读物,让读者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感受艺术之美,是党史和美术颇具创意的一次结合。

  生动展示党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的主编林宏伟先生是乐清籍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他在数十年的从业生涯中,最喜欢做的事是把自己编写的优秀作品传递给社会的读者。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平时看到很多脍炙人口的美术作品,比如说《开国大典》一类的经典,一直放在各个博物馆或者收藏机构,平时很少被人看到;还有一些公认的精品,像侯一民老师创作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以及《毛主席和安源工人在一起》等画作,因为种种原因,也让人难得一见。

  作为出版工作者,林宏伟想通过这些作品教育人民、鼓励人民,让更多的人来分享美术的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和感受里接受一种学习,掌握一种知识。他最初的想法是,请一些画家对这批经典画作进行重绘。但是后来邀请了这些画家,邀请了一些理论家进行座谈,大家感觉到现在要重绘这些画是很难的。一是很难重绘,第二又看不到。所以编委会意识到要把这些资料整理汇编起来的紧迫性。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顺利整理编辑出版。《画典》的出版,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文明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他在人民网的一个访谈中说:“我认为出版这本画典很有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更多的人形象地、生动地了解我们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包括我们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也包括我们党的奋斗、牺牲和功绩,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跟着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杨文明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一大批的年轻干部,70后、80后、90后的干部走向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很需要了解党的历史,从中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从而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群众观念,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提高领导力,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画典》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对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不大喜欢书本的说教,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这本书,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他们可以在老师的指点下精心地进行解读,从中了解我们党的历史,通过了解党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对我们党的感情。

  另外,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群体的需要,应该有更多的艺术样式。《画典》就是个很好的样式。但是,包括农村,包括很多基层的人们,未必都能够看到这个画典,像我们过去的连环画、小人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也是看着小人书受教育成长起来的,所以这样的形式都可以再利用。再比如通过报纸等媒体开专栏,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著名画家侯一民先生有好几幅作品入选了《画典》,有关当初创作时的经历和体会,他也接受了记者的访谈。

  入选第八版块“两种命运的决战”的油画《青年地下工作者》。是侯一民在解放以后的第一幅画。侯一民18岁入党,入党以后因为前任被通缉、被捕,他很快就做了北平一专地下党的书记,所画的这些内容就是他自己亲历的生活,包括听延安的广播,秘密印刷一些宣传资料。那时候正出版《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迅速通过画面中这个女孩子送出去的,这都是侯一民当时的亲历。

  侯一民的很多作品题材,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像选入“抗美援朝”版块的油画《跨过鸭绿江》,他就画了两次,入选这幅是2003年重画的。当时是1950年10月,侯一民受华君武的指派,作为志愿军的战地记者去的朝鲜,他去了38军、50军,还有一个俘虏营,在那里待了一个冬天,回来后画了这张画。这幅画在文化大革命中丢了,但侯一民很怀念这段时光,2003年就又重画了一遍。因为当时过江那时候不能开灯,过江都是黑夜走的,所以侯一民在《画典》印刷时特别提醒,不能把画作印得太亮。

来源:乐清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林佩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中国星辰|被烈焰炙烤后的发射塔架是如何...
·欢迎回家!澳门少年献唱《看见》 祝贺神十五...
·中国星辰丨神舟回家,“自动驾驶员”有多牛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 ...
·习言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星辰 | 三句话整明白神舟、天宫、天问的...
·中国星辰|这是一封中国航天员从“天宫”发...
·看图学习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