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街道广大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构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开馆首秀活动多
歌声悠扬,舞姿翩翩,近日,城东街道举行综合文化站开馆仪式暨首场秀演出活动,吸引了百余名居民前来观看。
开馆日上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城东街道供图
在简单的揭牌仪式后,首场秀演出正式开始。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东方艺术团的群舞表演《多情种》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紧接着,音韵婉转的越剧《十八相送》、激情澎湃的架子鼓《偶像》、悠扬悦耳的葫芦丝《牧羊山歌》、温柔动听的朗诵《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情真意切的对唱《家和万事兴》……6个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赢得台下掌声雷动。
当天,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还举行了“沧海桑田·希望城东”主题摄影展。展览中,数十幅摄影作品,凝聚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心血和智慧,展现着城东充满温度的人文情怀,既融合现代都市的时尚风采,又保留着城乡的历史底蕴,吸引大家驻足观看,久久不散。
在综合文化站的书画室内,中国硬笔书画家协会会员杨成勇正在挥毫泼墨。“这个文化站真的很好,让我们有了一个写字、看书的好地方。”杨成勇说,文化站内还有健身室,平常没事还能来锻炼。
据了解,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百姓书屋、排练厅、多功能厅、文化驿站、春泥之家、文艺社团活动室、文联体联活动室、体育健身室等,是一个集学习、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后,可以让辖区居民们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文化大餐’。”城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城东街道都十分重视文化发展工作。近年来,城东街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致力为百姓提供更完善的文体服务,着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重视文化礼堂建设,增加文化供给和文化服务,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新活力。
环境优雅的百姓书屋。
百姓书屋人气旺
走进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内的百姓书屋,布置整齐的书架和统一木质的桌椅,让人眼前一亮。书架上的图书分门别类,文化类、科技类、政经类、生活类和少儿类等一应俱全。百姓书屋内分有阅览区、儿童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等。“以前借书、还书要乘公交车,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了,真是方便。”居民黄女士高兴地说,这里环境好,设施也齐全,以后她还会多来。
“自百姓书屋开放后,每天都有百余人次到书屋来,现在暑假里孩子会比较多。”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陈洁说,书屋内现有阅览位置60余个,有藏书5000余册,后续还会增至10000册,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阅读需求。
目前,百姓书屋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节假日正常开放)上午08:30-12:00;下午13:00-17:30。百姓书屋内设有先进的自助办证机、自助借阅机,无人值守门禁系统等配套设施,能实现温州地区所有公共图书馆和城市书房间通借通还。居民读者可凭借身份证、市民卡、读者证、二维码电子证等方式自由阅读、自助借还。
“百姓书屋的开放能很好地满足慎海片区和周边居民的阅读需求。”城东街道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百姓书屋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推进百姓书屋的日常运作和持续发展,努力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艺团队有了家
在配备综合文化站“硬件”设施的同时,城东街道更加注重完善“软件”管理制度,文化站制定了百姓书屋管理制度、多功能室管理制度、体育健身室管理制度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以保证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行,真正实现阵地正规化、制度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极大地满足居民读书、看报、上网、文艺辅导及排练等精神文化需求,使综合文化站真正成为居民之家,激活基层文化生命力。
综合文化站外观。
与此同时,城东街道十分注重文艺团队的入驻工作。目前,已有乐清市清韵葫芦丝艺术团和乐清市东方艺术团等多支文艺团队入驻。
“综合文化站启用后,我们团队终于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乐清市清韵葫芦丝艺术团团长黄丹丹说,艺术团于2018年成立,现有34名团员。以前都借用在老年大学或公园开展训练,如今在文化站里有了专属的办公室和排练室,活动开展会变得更方便。
据了解,乐清市清韵葫芦丝艺术团成立以来,经常深入乡村社区文化礼堂展演,积极参与市级主办的“五水共治”、城市文明创建和“十百千”助堂惠民等活动,深受广大市民观众的喜爱和好评。2019年,艺术团被温州市和乐清市两级评为四星级艺术团队。
“这里就像家一样,以后我们会在这里开展更多活动,把文艺的快乐带给更多人。”乐清市东方艺术团负责人柯福堂说,他们计划每周三在文化站内开展舞蹈训练,每周日开展戏曲训练。
除了文艺团队的活动室外,在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二楼还设有文化驿站、多功能厅等功能室。“以后我们会面向全体居民,在这些功能室里开展各类读书会、文艺沙龙、公益课等,以进一步丰富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陈洁说,将充分利用综合文化站的载体,全力做好建、管、用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