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0年间,乐清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乐清市女摄影家协会副会长梁滋卉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追求着梦想,行走在山水间,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对摄影的执着和痴迷,以光为笔,以影为墨,用镜头写下心中最美的摄影诗。近日,她实现了最初的梦想,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新会员。
初学摄影深受吸引
2011年10月,梁滋卉参加了机关干部摄影培训班,当时,还是零基础的她一下子被这门艺术吸引了,发现在摄影世界里,有那么多的知识点,有那么多美妙的故事和精彩的瞬间。从此她便如饥似渴,不断地汲取摄影知识,经常参加摄影讲座和培训学习,跟随摄影老师去创作采风,沉醉在摄影的世界里。
“翻看这些年拍的每一张照片,都能让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和感受。”一次,梁滋卉在旅途中看到夕阳染红了天空,她紧靠着车窗,整整一个小时跪在座位上,追逐着夕阳不停地拍摄,后来这张照片被刊登在《乐清日报》上。梁滋卉说,这是她拍摄的照片第一次上报纸,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也更坚定了继续学习摄影的信心。2011年至今,梁滋卉已有100多张照片被《乐清日报》采用,2013年7月,她被乐清日报社聘为首批签约摄影师。
追寻诗意摄影
2013年冬天,梁滋卉去仙溪下乡的途中,发现横溪头的溪面上泛起氤氲水汽,由于当时没带相机,这处景色便一直萦绕在她心头。“这里的温度要在零度以下,美景才会显现。”梁滋卉为了等待那缥缈水汽,后来带上相机和摄友前往该处5次,却一次又一次扑空。每次她和摄友都是凌晨3时30分起床,4时出发,5时30分赶到横溪头,找好拍摄点,在寒风中等待着日出,却都没有等来那缥缈水汽。
那年腊月二十八的早晨,是她第6次到横溪头了。“当时温度是零下3℃,我身上的热量被寒风一点点吹散,期待已久的水汽终于出现了,欣喜之下我不停地按着快门。”梁滋卉说,朦胧的水汽罩在溪面上,让她想起席慕蓉的《雾起时》:雾起时,我就在你的怀里,这林间充满了湿润的芳香,充满了那不断要重现的少年时光……此情此景,让她感慨万千。后来,梁滋卉便将这张照片取名《雾起时》,这幅作品是她第一次作为参赛作品投稿,获得了“美丽乐清”全国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
梁滋卉在2014年跟随摄影团前往额济纳拍摄,她在网上做足功课后,得知额济纳的怪树林,有一种“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当她一进入怪树林时,被那悲怆的画面所震撼了。那一棵棵枯死的胡杨,矗立在戈壁荒漠,或在沉思,或在遥望,或在奋起,或在相思,用千年的孤独,守望着这片沙漠。身处当下的那一刻,她匍匐在地上,透过铁丝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那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后来,她在额济纳拍摄的《守望》这幅作品入选2015年温州市第三届视觉艺术大赛作品集,也成为她至今最喜欢的照片。
将美景与大家分享
2015年,梁滋卉的照片《黄檀洞——深山里的桃源秘境》在温州新闻网推送,阅读数达9万人次;《乐清那道弯》《雁荡——水之韵》《福溪桃源醉入其中不知归处》《玛瑙村里的“泥鳅龙”》《蒲岐古镇抬阁狂欢》《乐清淡溪的那个素面村》等二十多篇图文发表在温州新闻网图片频道《图说温州》上。她说,想让更多人了解乐清文化,欣赏乐清美景。
十年终圆梦,梁滋卉说她最感谢摄影老师和摄友们对她的无私指点和帮助,今后,她还会以这颗将诗情画意中的文化精髓融进摄影艺术作品的初心,继续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十年来,除了工作、家庭,我的业余爱好几乎就是摄影了,用镜头去拍摄、去发现、去记录生活中的美和诗意,让我的生活充实又快乐,也让我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丰盈内心,更加自信。”梁滋卉说,十年的摄影经历让她感受到:摄影是独立的,需要冷静和思考,而摄影更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是一次与大自然的相遇,是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