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2年半,13476户,近3000亩……这组征迁数字形象而直观,但远不足以概括乐清这轮城中村征迁巨大成就的丰富内涵。在我们看来,2017年至今的城中村改造对乐清而言,除为城市蝶变铺下了一张宽阔的“宣纸”外,还拥有另一个重大收获:在相当程度上重塑了官民互信。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迭出,达致官民互信并不容易。当信任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现有社会规则与秩序得不到遵守,政府与民众的合作难度迭增。政府认为,管理区域太大,百姓素质太低,工作推进难。民众说,政府太官僚,公共政策常被少数利益既得者所绑架。乐清以往征迁政策的多变性,政府和百姓彼此间埋怨、扯皮,是征迁推进难的主要原因。
没有官民合作,深化改革成为空话,政策设计也不可能在基层实践。在当下,在城中村征迁这样的高难度工作中,恢复官民合作基础,依然归到一个老话题——加大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三年来,乐清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增加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通过信息公开、讲真话、做实事、沟通对话等形式,来重建官民互信的桥梁。而被征迁百姓,也在谈判中学会合理依法地表达、维护自身利益,学会与政府沟通的本领与技巧,了解政府执政为民的意愿。本轮城中村征迁极大地改变了大量城中村居住者的生存生活状态,但始终做到平稳有序推进,重要原因是从政策制订开始,征迁全过程实行签一户公示一户,做到征迁政策公开、补偿标准公开、补偿金额公开、安置面积公开。一切都公开了,征迁干部以权谋私的余地就没有了,个别征迁户也没法打歪主意。官民互信就在这样的善意沟通中一点一点重塑起来了。
回头看,这轮城中村征迁堪称一堂社会治理的实践课,大大增强了党委政府、广大干部同百姓打交道的能力。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转变,生动表明乐清官民互信状况不但得到改善,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构成了乐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