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中国人的探月史: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2019年01月03日 14:00:00 手机看新闻  
 

图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新华社发

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发射过程回顾

12月8日2时23分,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便开启了其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

4时5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四号探测器注入调姿和变轨参数。8时54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轨控制。8时56分,地面测控站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自12月12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以来,嫦娥四号探测器已进行了2次环月轨道修正,与“鹊桥”中继星进行了4次中继链路测试,开展了激光测距、三维成像、微波测距测速等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为探测器进入预定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做好准备。

据悉,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而算上嫦娥五号T1,这已是中国的第5次探月任务,也是继5年前的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完成之后的新进程。

中国探月工程回顾

探月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即探月工程一期)立项实施。工程领导小组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按计划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3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护送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踏上38万公里之遥的奔月征程。

经过近14天、206万公里飞行、8次变轨后,“嫦娥一号”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中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绕月,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它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首次突破。其主要科学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到达月球轨道后,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圆轨道开展工作。完成在轨测试和技术验证后,进入更近的100×15公里椭圆轨道,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进行拍照。在15公里高度拍摄的月球图像,分辨率达到1.5米。

“嫦娥二号”任务是以绕月探测工程备份星为基础,进行技术改进后,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试验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优于10米;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二号”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进行科学探测,并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获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图像。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它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嫦娥三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开展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2014年10月24日2时,“嫦娥五号T1”试验器“小飞”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该试验器主要完成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验证“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和“鹊桥”中继星的轨道技术,并获取“嫦娥五号”采样区高分辨率图像,为“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提供支持。再入返回舱于2014年11月1日降落在预定区域,由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成功回收。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在西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其为在月球北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它将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以及地月L2点中继通信。

2019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将紧随其后。“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任务。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开展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开展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嫦娥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十余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屡战屡捷。

从航天发展路径来看,中国航天发展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说,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发展道路都是在卫星上天后,马上开始进行空间物理探测活动。中国则完全不同,在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之后,中国并没有急于开展深空探测,而是继续研制一系列应用卫星,从而满足我国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条道路非常符合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

“当时各方面技术条件都还不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勉强开展深空探测,是浪费国家财产,浪费资源,浪费人力的行为。”孙家栋说,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颗星上天之后,紧接着就抓住国家经济建设需求来开展航天活动。直到20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继续研制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卫星之外,我们已经具备能力来开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活动。而深空探测第一步就是先往月球上发展,我国的探月工程也由此正式立项开启。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月球探测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直接探测,在卫星设计、轨道设计、地月空间环境适应、远距离测控通信、科学数据处理与反演等诸多方面,较之以往的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飞行技术不同,是我国从未涉及的全新领域,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和风险性。怎样在我国当时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实施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创新工程?怎样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使科学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变成现实?这些的确不容易。

纵观人类探月历程,分“探、登、驻”三大步。基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我们反复梳理、分析了当时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在多次权衡利弊之后,最终确定以“探”为主攻方向,分“绕、落、回”三步实施,突破无人探测基本技术。每一步之间,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跨越。每次的任务安排,要承前启后,尽可能用好前一次的成果,为后一次任务开展验证。

这条技术路线后来被实践证明十分正确。它在立足降低风险和提高工程可靠性的同时,也在各系统的适应性改进中大力推进了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使中国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把深空探测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么,探月工程到底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栾恩杰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都不会很快转化成日常的应用,但将来一定会。科学进步与人们的生活一定是相关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探月工程对未来民生的好处,不是现阶段的成果能完全体现清楚的。如果用能不能得到眼前的应用来判断该不该进行科学探测,往往会贻误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如果我们的深空探测活动最终不能让太空资源为人类造福,那么这项事业发展是不会长久的,也是没有动力的。在新的大航天概念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叫空间应用。所以,航天不能仅满足于每次的发射成功,而要进一步思考,我们这个发射成功将和国民经济建设与老百姓的生活怎样发生联系、做了哪些贡献、起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说深空探测要把凯歌奏在应用上。

其实,现在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很多领域已经离不开太空技术,比如手机通讯、天气预报、导航定位、远程教育医疗等。在通过“绕、落、回”掌握月球到达和返回技术后,我们应着眼于未来开发利用月球开展后续探测活动。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广的应用不断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体现出来。

未来,中国的深空探测绝不仅限于月球探测。实际上,月球探测只是深空探测的起步。“我相信,经过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努力,我们有能力尽快拥有超强运载能力的火箭,为更远深空探索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栾恩杰说。

来源:新闻客户端  编辑:章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中国星辰|被烈焰炙烤后的发射塔架是如何...
·欢迎回家!澳门少年献唱《看见》 祝贺神十五...
·中国星辰丨神舟回家,“自动驾驶员”有多牛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 ...
·习言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星辰 | 三句话整明白神舟、天宫、天问的...
·中国星辰|这是一封中国航天员从“天宫”发...
·看图学习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